医院医疗设备的建设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目前,临床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医疗设备管理的意义
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是为了:
①提高在用仪器作用率,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投资作用,并做好引进医疗仪器的研究消化、改进。
②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
③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正确地选购设备,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④加强岗位责任制,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
卫生部颁布的《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各医院仪器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健全管理的实施细则。例如: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入库房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制度;仪器性能、精确度鉴定制度;使用、维修、保养制度、领发、破损、报废、赔偿制度;使用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使用人员考核制度等。
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
1、科室有本科室医疗设备清单。
2、医疗设备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设备安全隐患自查。
3、仪器设备有仪器卡片,卡片上注明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使用说明书管理,使用说明书或操作手册在使用科室存放,各科室应妥善保管,建议集中存放,摆放整齐,方便查阅。
5、万元以上设备应有维修保养记录和使用记录,使用记录每天登记,维修随时记录。每月进行一次月保养,保养内容包括:
a、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b、设备表面及附件的清洁;
c、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接地线是否可靠;
d、检查固定螺丝是否松动;
e、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有效;
f、检查测试设备有关防护设置是否有效,并在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上登记。
建立技术档案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尤其是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建立内容包括:订货合同、国内外票单提货单据、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品说明书、线路图、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等有关资料。
技术档案卡片一式三份,一份“正本”由设备部门保管、存入档案内。一份“维修副本”交专职分工的维修人员,记录仪器的重要特征和校验结果,基本测定数据,并在每次检修后做好维修记录。
凡更换元件、改变线路则需详细记录,类似这一仪器的“病历”。维修记录有两种登记保存方法,一是随档案卡的“维修副本”存放在维修人员手中,另一办法是随“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维修记录薄”存放在仪器的保养人手中。
另一份“使用副本”交使用单位仪器的保养人,主要记录仪器的情况,内部转称记录及按时检验记录。
设备维护管理
(一)制定周期性维护效果核查计划
每台设备都有维护的标准,但实际落实情况,不容乐观。设备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寿命,加强定期监督维护的落实执行情况,可大力度整治违章违规的操作行为。
(二)开展设备三级维护计划
一级:日常维护(执行日常常规项目维护)
二级:定期维护(规定设备、时间完成规定项目维护)
三级:精密维护(规定设备、时间完成全面检查维护)
(三)建立健全的设备劣化、故障、维修档案
把日常设备的劣化趋势、发生故障时的详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对策实施的过程及效果等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及时、准确的消灭设备缺陷,恢复设备效率,延长设备寿命。